窦昆老师校内托管观察:有多少学生自愿参加?

2021-07-18 15:00:00 800

教育部关于暑期校内托管的通知,以及随后的新闻发布会,都反复强调一点:学生自愿参加。我不知道,作出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什么?或是担心学生都参加了,老师受不了,那说明认为暑期校内托管对学生太有吸引力了。或是担心学生都不愿参加,学校会采取强制手段,那代表认为校内托管质量一般,可能没有多少学生参加,那这个活动最后受益面能有多大呢?

如官方强调,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,要以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、满意不满意为准则。暑期校内托管政策一经宣布,虽然教师反对,但整体上看,点赞的群众还是多数,因为点赞的基本上都是家长,家长的数量远超过老师数量。但是,校内托管,托管的不是家长,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孩子。这项工作成败与否、效果如何,评判者不应是家长,而应该是学生。只不过,学生很少有机会上网发评论表达意见罢了,作为未成年人,孩子们的态度往往被忽略,由监护人替他们作主和发声,所以难以听到他们真实的心声。

窦昆老师校内托管观察:有多少学生自愿参加?

怎么才能知道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呢?如果要想分析预判孩子们对暑期校内托管的态度,不妨分析一下校内托管这个服务本身的特点,然后对照孩子们的需求,就知道这个产品到底是否符合孩子们的喜好特征了。

校内托管怎么管?从形式上看,就是“坐好”,跟上课一样,是孩子们最不情愿的。校内托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障学生人身安全,这既是家长的要求,也是校长的要求,也是教育局、教育厅的要求。学生怎么才能安全?那就是老老实实坐在位置上,不能随便下座位,更不能随便出教室,两个字:“坐好!”这不跟上课是一回事吗?只不过老师除了维持纪律、不讲课罢了。监狱的犯人每天还要放风,还有自由活动,参加了校内托管的孩子,比犯人还可怜。从进校园,到出校园,几乎整个白天,绝大部分时间,都要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,中间上厕所的功夫,时长肯定也是有限制的。这样的坐功,就是一般成年人都达不到,更何况天性好动的孩子呢?

窦昆老师校内托管观察:有多少学生自愿参加?

校内托管管什么?从内容上看,就是“学习”,跟上课类似,是孩子们早已厌倦的。文件里规定:托管服务以看护为主,合理组织一些集体游戏、文体活动、阅读指导、综合实践、作业辅导等服务,但不得组织集体补课、讲授新课。集体游戏、文体活动就算了,麻烦,而且容易有安全事故。综合实践一般人估计看不懂,连老师也不知道实践什么。那就剩下阅读指导和作业辅导了,也就是学习了。国家治理培训机构,就是为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。现在的孩子,不是学习少了,而是学得太多、玩得太少。放暑假继续留在学校学习,对孩子绝对是折磨,肯定是孩子不欢迎的、很难接受的。

有多少孩子,一到快放学的时候,心就飞出了校园?我专门在学校门口做过观察,学生上学的时候,步伐普遍沉重、缓慢,表情普遍凝重、严肃,而在放学的时候,则步伐较为欢快,表情较为轻松。我也回想我小时候,也是盼着下课、盼着放学。这就是孩子的天性,过了几十年,天性不会改变。前些年,国家专门出台文件,要求减少在校时间,也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,从尊重学生天性的角度出发,作出的科学决策。现在,政策掉头了,要求增加孩子的在校时间,请问,这符合孩子的天性吗?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吗?我想,结论是相反的。

窦昆老师校内托管观察:有多少学生自愿参加?

有多少孩子,一到快放假的时候,早已期待着离开?学习苦,学习累,再苦再累还能坚持,重要的原因就是苦海有边,总有放寒暑假的那一天。很多孩子在学期中就盼着放假了,就在规划暑假生活了。人是活在希望中的,有放假,就有希望。暑假也要在学校,等于没有了暑假或者减少了暑假时间,孩子们肯定是不高兴、不满意的。

学习有趣吗?学习本来是有趣的,但是当目的性太强、目的就是为了考试,就显得意义不大了。相当于工作本来是有趣的,但是目的性太强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,就没啥意义了。学校那些重复性作业,让渴望新鲜的孩子们慢慢泯灭对学习的乐趣。一个班上学生太多,老师顾不过来,那些对中等生的忽视、对差生的歧视,让多数群体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。

学校好玩吗?学校就是学习的场所,而不是玩耍的地方。孩子的天性是爱玩,孩子的天职是学习,上学没错,是尽天职,但是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天性被禁锢。有上课也有下课,有上学也有放学,天职尽到了,天性也适当释放。如果一直待在学校呢?天性被一直禁锢呢?

我是真的很想知道答案,如果没有强制要求,有多少学生自愿参加校内托管?如果能够通过第三方(而不是让学校老师)对孩子(不是家长)进行问卷调查,有多少孩子自愿参加校内托管?

推荐阅读

换一换
免费咨询热线:130-9410-20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