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思考小学托管班的盈利模式?晋级教育为你解答

2020-12-10 12:16:16 1635

  如何思考小学托管班的盈利模式?晋级教育为你解答

  几年前,靠发传单做地推,就可以招揽大量的上门客户,但是现在活动做了一场又一场,依然没有太大的效果。

  很多校长很困惑,我的教学质量和管理也没有问题,为什么学校做不好呢?

  下面看看这几个内容你考虑过了吗?

  有的校长会把小学托管班机构开在一些大机构、社区、大型商场附近,占据地理优势,吸引生源,有的在某一个城市迅速连续开十家店,十个机构,让别人觉得我这个机构是一个响当当的不错的品牌,占领市场。其实,这都是经营模式。

如何思考小学托管班的盈利模式?晋级教育为你解答

  小学托管班机构不能只有经营模式,而没有盈利模式。

  什么是盈利模式呢?

  其实就是我们怎么赚钱。

  那培训机构的盈利模式是什么?

  举几个例子,来说明一下如何思考培训机构的盈利模式。每个小学托管班机构可以结合自己的课程思考自己的盈利模式。

  1.“晚托辅导+周末班”捆绑销售

  有一些晚托辅导校长想做周末班。他可以采用将晚托辅导和周末班适当组合的盈利模式。

  比如,晚托班的孩子加100块钱就可以上一门周末班的课。

  这样你把一千块钱的课卖到一百块钱组合销售的时候,家长肯定就觉得占了便宜会选择这种组合来报。而且由于周末时间成本的问题,家长不愿意跑来跑去。只要你的课程还不错,家长报了你10点钟的周末的课,他就很可能会报你8点到10点的课。这样算下来其实你是不赔钱的。

如何思考小学托管班的盈利模式?晋级教育为你解答

  2.低价抢入口生源

  很多做小学培训的,从小学一年级、二年级开始做的时候,招生是比较难的。因为小学一年级、二年级的学生,大部分在学兴趣班、学特长班,文化课需求不大。这时候可以设计这样一种盈利模式:把一二年级的收费降到最低,吸引一二年级的家长报班,等孩子升到三年级的时候,再回归正常收费。

  具体活动可以采取“一人报名,三人学习”的形式,就是一个人报名,可以再带两个自己的同学一起来上课。这种模式平均每个人的价格非常低,也能吸引大量了一二年级的学生报名。

  因为低年级流量很大,到了三四年级是不缺生源的。换机构也是需要成本的。孩子在你这里学了一段时间,和老师建立了感情,从本质上来讲他不愿意换的,只要你的教学不差,只要你的服务不差。

  培训机构要从各个角度去设计多种的盈利模式,一个机构一定不能只有一种盈利模式,要有多种组合型的盈利模式,这样的话才会抵御外来的风险冲击。

  家长对小学托管班机构的需求从功能需求、品质需求,转变为了情感需求。

  小学托管班校长捕捉到这样一个信号以后,就可以对你的服务跟产品,做精细化的体验式设计,要非常重视用户体验。

  这种体验式设计,绝对不是说我们现在的体验课。孩子来上一节课,看好不好,好了就报名,而是我们一定要去满足到用户的情感需求。

如何思考小学托管班的盈利模式?晋级教育为你解答

  很早以前,培训机构,传播方式非常简单。但是现在整个社会的传播机制已经发生变化,移动互联网时代,传播是超时空的传播,不限时间,不限空间。这个时候,我们绝对不会采取守在门口发传单的方式。而是在线上,通过视频、照片、家长好评等等,立体展示机构特色。

  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的免费课程,来深度展示我们的专业能力。

  其实线上的传播机会非常多,随处都有。但是还有很多机构没有利用这种新的自媒体传播,仅仅是利用朋友圈做广告,把以前在地面上放广告变成了在朋友圈放广告。

  在传统观念中,一个学校要做成一个区域响当当的品牌,需要很多年口碑的积累。所以,很多校长觉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机构才能做大。

 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即使你是一个新机构,你也可以通过内部的设计,迅速让家长认为你是一个大品牌。

  很多用户在判断一个品牌好坏的时候,很简单,只有一个指标,就是看他的单价。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心理来设计课程。

如何思考小学托管班的盈利模式?晋级教育为你解答

  有的校长说,我为了让大家觉得我的机构有档次,市场平均价1000元的课程,我买3000,不是这样的,这样就没人来买了。

  你要有方法。我们可以把课程价格分成不同的等级。比如说开一个班叫火箭班,收费2680,从人数、教师的上课水平,上课的内容、上课的模式,服务的体系等方面来塑造这个班级的价值。让家长觉得这个班确实值这个价格。

  再开一个1680的班和一个1000块钱的班,分别按照班级的价格来塑造它的价值。

  当我们把我们所有的课程的比价系统做出来以后,家长在还没有在你这上课之前,它内心里就把你已经定位成这种品牌了,你绝对跟三四百块钱、七百块钱的学校是不一样的。

  比价手段是品牌价值迅速提升的手段。


推荐阅读

换一换
免费咨询热线:130-9410-20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