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当孩子捧着手机刷短视频,却对书架上的书籍视而不见;当家长每天苦口婆心催促学习,孩子依然磨蹭拖延 —— 这些场景背后,藏着教育中最关键的密码:内驱力。
内驱力:孩子主动学习的核心动力
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论指出,行为动机分为内驱力和外驱力。
那些拿起书就沉浸其中的孩子,靠的是从阅读中获得的满足感与愉悦感,这是强大的内在驱动力;而依赖家长规定和奖励才阅读的孩子,一旦外部激励消失,行为也随之停滞。
学习亦是如此,内驱力能让孩子主动探索、迎难而上,而过度依赖外驱力的孩子,终将在失去外部鞭策时迷失方向。
3种常见行为,正在悄悄摧毁孩子的内驱力
1. 缺乏界限感,过度干涉和控制
辅导作业时的越俎代庖、替孩子整理书包、安排所有学习任务…… 这些看似尽责的行为,实则在剥夺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。
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・斯蒂克斯鲁德在《自驱型成长》中指出:家长应做孩子的 “咨询顾问”,而非 “老板”。
当孩子失去对学习的掌控感,便会逐渐丧失责任感,从主动学习沦为被动应付。
真正的教育,是给予孩子适当自由,让他们在试错中成长,在自主安排中建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。
2. 外部动力使用不当
从 “考满分就买玩具” 到 “装监控监督学习”,许多家长试图用奖励和管控激发孩子学习。
但斯坦福大学的 “画画实验” 早已证明:过度依赖外部激励,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兴趣。
当学习变成交换奖励的筹码,孩子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就会逐渐消退。
正确的做法是将奖励作为事后认可,而非事前交易 —— 比如孩子努力学习后取得进步,用礼物表达肯定,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与支持,而非被 “收买”。
3. 负面情绪影响孩子
辅导作业时的焦虑怒吼、看到成绩时的长吁短叹…… 家长的负面情绪会像病毒般传染给孩子。
武汉一位母亲因辅导作业患上抑郁的新闻,正是无数家庭的缩影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,孩子在充满压力和不安的环境中,难以产生真正的学习热情。
家长需要意识到:你的情绪管理,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。
用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的不足,用信任传递 “你能行” 的信号,才能为内驱力的生长创造沃土。
教育不是推着孩子向前,而是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种。
当家长学会克制过度干预的冲动,合理使用外部激励,管理好自身情绪,孩子才能真正找到学习的意义,从 “要我学” 转变为 “我要学”。晋级教育的晋小鹰快乐学习动力营帮助孩子激活内驱力。
毕竟,那些主动奔跑的孩子,眼里有光,脚下有路,未来也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天地。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