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级托管学堂:别用 “为你好” 绑架孩子!真正的爱,是做好这7件事,比说教管用100倍

2025-10-12 12:16:57 17

电影《抓娃娃》里,富豪马成钢的 让人心疼又唏嘘:为了让儿子 成才,他刻意打造 穷养环境,监控孩子一举一动,甚至干涉儿子热爱的跑步 —— 可这份 精心安排的爱,最终让孩子精神濒临崩塌,只想逃离。

很多父母和马成钢一样,总把 我是为你好挂在嘴边,却忘了问孩子:这份爱,你真的需要吗?真正的亲子之爱,从不是父母单方面的 强加,而是懂得倾听、包容、尊重,是让孩子在被理解、被看见中,长出面对世界的勇气。以下7爱孩子的正确方式,值得每个家长收藏。

 

沟通:少说 你该做什么,多听 你想什么

作业写完了吗?”“上课有没有捣乱?”“阅读打卡了吗?”——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 沟通,其实只是 查岗。孩子想分享 今天和同学玩了好玩的游戏,家长却头也不抬地忙着做家务;孩子想说 老师误会我了,家长没听完就打断 肯定是你没做好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把心里话藏起来,再也不愿开口。

曾看过一个故事:一位妈妈喉咙发炎说不出话,儿子放学回家委屈地说 老师批评我抄作业,我不想上学了。妈妈没法指责,只能静静听着,默默抱了抱儿子。没想到儿子哭完说:谢谢妈妈听我说,我会继续努力的。

真正的沟通,不是家长 单向输出,而是给孩子 表达的空间

孩子说话时,放下手机、停下家务,看着他的眼睛;

别急于评判,比如孩子说 我讨厌数学,别说 数学很重要,你怎么能讨厌,而是问 是不是遇到难题了,跟妈妈说说

哪怕孩子说的是 小事,也认真回应,让他知道 我的想法爸妈在乎。学会 闭嘴倾听,孩子才会愿意把你当成 可以信任的人

 

犯错:少骂 你怎么这么笨,多教 下次怎么做

孩子把爸爸珍藏的鲜花连根拔起,爸爸怒喊 以后不许进花园;孩子不小心打碎碗,妈妈骂 你怎么这么没用”——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犯错,第一反应是 责备,却忘了 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

就像那个拔花的孩子,他只是 想看看花在土里的样子,这是好奇,不是 故意捣乱。如果爸爸能说 花拔了就活不了啦,下次想知道土里的样子,我们可以一起挖小铲子轻轻挖,好不好,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,又教会了他 如何正确探索

孩子犯错时,家长要做的不是 发泄情绪,而是 引导改正

先稳住脾气,别让 愤怒盖过孩子的 歉意

问清原因,比如孩子打翻水杯,别骂 笨手笨脚,而是问 是不是手滑了

教方法,比如 下次拿水杯双手握紧,要是洒了我们一起擦干净。允许孩子 试错,他才能在错误中学会承担,慢慢长大。

 

陪伴:少点 形式上的在场,多点 心与心的靠近

《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》显示:49%的家长陪伴孩子时从不参与孩子的事,47.6%的家长在做家务,38.4%的家长在刷手机。这种 人在身边,心在别处的陪伴,对孩子来说只是 干扰,不是 关爱

作家刘墉曾说: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陪伴,与孩子一起欢笑、一起成长。他再忙也会抽时间陪儿子挖虫子、比赛跑步,陪女儿化妆、玩过家家。在这样的陪伴下,两个孩子变得独立又自信。

真正的高质量陪伴,不需要 全天24小时,但需要 全身心投入

每天留30分钟 专属时间,只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,比如拼积木、读绘本、聊学校的事;

陪孩子时,放下手机,不接无关电话,让他感受到 此刻你只属于我

哪怕只是一起散步,认真听他说 同学的趣事,也是最好的陪伴。孩子要的不是 家长在身边,而是 家长心里有我

 

学习:少催 你快写作业,多做 我陪你进步

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,每天盯着写作业:快点,别磨蹭!”“这道题都不会,你上课听什么了?可越催,孩子越抵触 —— 要么东摸西搞,要么直接摆烂,甚至和家长对着干。

有个初二孩子,语文和理科成绩很差,爸爸听从老师建议,周末放弃加班,在自习室陪孩子学习:儿子读名著,爸爸读建造师教材;儿子攻克理科难题,爸爸准备一级建造师考试。一年后,儿子考上重点高中,爸爸也拿到了建造师证。

想让孩子自主学习,家长的 示范催促更有用:

别在孩子写作业时刷手机、看电视,而是在旁边看书、学习,营造 全家一起进步的氛围;

孩子遇到难题时,别直接给答案,而是引导他 再想想,哪里卡住了

哪怕自己不懂孩子的功课,也可以说 妈妈陪你一起查资料,我们慢慢学。父母做好榜样,孩子才会跟着 变优秀

 

晋级托管学堂:别用 “为你好” 绑架孩子!真正的爱,是做好这7件事,比说教管用100倍


个性:少评 你这样不对,多赞 你这样很棒

你怎么穿这么奇怪的衣服?”“染头发像什么样子,赶紧染回来!”—— 很多家长总想用 权威压制孩子的个性,把他改造成 乖孩子,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是 独一无二的个体

博主 @叫我22曾分享:她化黑绿色口红、戴唇钉去家庭聚会,外婆说 像小鹦鹉一样好看,妈妈和大姨说 太青春、太帅了。这份包容,让她活得自信又舒展。

孩子的个性没有 对错,家长要做的是 接纳,不是 评判

孩子喜欢小众的兴趣(比如喜欢收集石头、喜欢角色扮演),别否定 这有什么用,而是说 你愿意跟妈妈说说你的爱好吗

青春期孩子想穿个性的衣服、留特别的发型,只要不违反原则,别强行阻止,而是说 你的审美很特别,妈妈支持你

哪怕不理解孩子的喜好,也别打压,而是试着 看见他个性中的闪光点。包容孩子的不同,他才能活出 自己的样子

 

选择:少替 你决定一切,多让 你自己做主

这个兴趣班好,你必须报”“选理科有前途,别选文科”“这份工作稳定,听我的”—— 很多家长习惯 包办孩子的人生,以为这是 为他好,却忘了 养育的终极目标,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

东京奥运冠军杨倩小时候被射击教练选中,父母没有因为 影响学业反对,而是让她自己做选择。后来杨倩想放弃时,父母也一直鼓励她。正是这份 尊重,让她在射击路上坚持下去,最终夺冠。

给孩子 选择权,就是给孩子 自信和勇气

小事让孩子自己决定,比如 今天穿哪件衣服”“周末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

大事和孩子商量,比如 选哪个兴趣班,你更想尝试哪个”“高中选科,你对哪科更感兴趣

哪怕孩子选的路 可能走弯路,也别强行阻止,而是说 妈妈支持你,要是遇到困难,我们一起解决。孩子只有 自己做过选择,才会学会 承担责任

 

成绩:少责 你怎么没考好,多鼓 你已经很棒了

全班第四还不够,怎么没考第一?”“630分有什么可骄傲的,别人都考 650”—— 很多家长对成绩的 苛责,让孩子觉得 父母爱的不是我,是我的分数

有个小女孩考了C,妈妈却开心地说:之前都是D,这次进步到C,太厉害了!下次争取拿 B 好不好?后来女孩真的考到了B。孩子没考好时,心里已经很焦虑,家长的 鼓励指责更能让他有动力。

看待孩子的成绩,家长要学会 放下期待,看见进步

别拿孩子和别人比,而是和他自己比,比如 这次比上次多对了5道题,进步啦

孩子没考好时,别说 你真没用,而是说 没关系,我们一起看看错题,下次加油

告诉孩子 不管你考多少分,爸爸妈妈都爱你,你努力的样子比分数更重要。让孩子知道 爱与成绩无关,他才能卸下压力,轻松前行。

 

爱,是让孩子成为 他自己

李跃儿老师在《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》里说: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,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。真正的爱,不是把孩子打造成 你想要的样子,而是帮他成为 他想成为的样子”——

是他想分享时,你愿意倾听;是他犯错时,你愿意包容;是他有个性时,你愿意接纳;是他做选择时,你愿意支持。

当孩子在爱里被看见、被理解、被尊重,他才会长出 自信的翅膀,既有面对风雨的勇气,也有收获幸福的能力。这,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

 
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

推荐阅读

换一换
免费咨询热线:4000-400-826